時間有時候會讓歷史錶面浮上一層沙,有時候也會讓歷史的記憶展現得更加真切。當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35年的時點來臨,中越民間紀念活動的自發性顯然更吸引媒體的關註。
  對於2月17日這個日子,越南民間的情緒好像要比中國來得大。法新社的報道稱,16日上午,大約有70名越南民眾來到位於河內市中心的還劍湖附近舉行游行。這些示威者高喊口號,戴著紀念中越戰爭35周年的紅色束髮帶,手拿纏有黑帶的白色玫瑰,併進行獻花活動。
  當然,幾百個人的反華示威游行,與越南近9000萬人的規模相比,算不了什麼氣候。不過通過個別媒體的一番炒作,給人的印象好像中越之間真的有什麼“意外”了。
  然而,當這次游行的一些細節透露出來,我們其實看到了這次事件的另外一個層面。在美聯社的報道中,示威人員稱,他們遭遇到“反示威”行動。他們懷疑越南政府部署了“跳舞者”,意圖干擾他們的活動,而少數示威者更是被“噓”走。
  這些信息表明,這次示威活動進行得並不順利,鑒於以往歷次反華示威活動參與者背景複雜,借反華之機搞小動作,越南政府並不會對類似這種示威活動袖手旁觀。
  國與國之間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疊加通常會引起高漲的敵對民意,這在2010年以後的中日關係中體現得很明顯。然而中越關係畢竟不同於中日關係。儘管越南和中國在35年前發生戰爭,並且導致此後10年關係緊張,但中越雙方都清楚,即使今天雙方遇到再大的障礙,中越關係全面交惡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。
  越南和中國從國力角度上講,是無法相提並論的。黎筍當年之所以敢於挑釁中國,一是依靠於1975年趕走美國,獲得全國解放,威震中南半島之“勢”;二是仰仗於從60年代中後期起的蘇聯大力之“援”。然而,這兩個條件在與中國的十年邊境對峙中發生了根本變化。一是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後逐漸陷入泥淖,優勢漸漸轉為頹勢;二是80年代後期蘇東劇變和“經濟互助委員會”的最終解散讓越南失去了靠山。
  如果越南繼續採取與中國為敵的政策,這會直接導致其陷入生存困境。與中國修複關係是越南政府當時不得不做的,而且是唯一的路徑。
  中越關係修好,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越南都是有利的。20多年的邊境和平有助於中國的改革開放,也有助於越南的革新開放。在這期間,中越完成了陸上邊界劃界和北部灣劃界工作。
  儘管2010年以來,中越在南海問題上出現了比較大的紛爭,但仍需要區別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所起的作用。菲律賓和美國是軍事同盟關係,菲律賓歡迎美國重返亞太。近日美軍高官也聲稱,如果菲中在南海發生衝突,美國將支持菲律賓。美國這種選邊站的做法並不出乎意料。
  而越南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不到20年,雙方的“舊恨”在民間並未完全消除。作為共產黨執政的國家,同時又是個地區小國,想要保持經濟發展,又不發生“和平演變”,越南對美國的擔心和警惕是顯而易見的。
  越南很清楚自己的戰略選擇,它已經失去了蘇聯,同時它又不是菲律賓,如何與中國相處對它而言是更加重要的課題,而不是保住從南海“偷”去的幾個島。
  這次,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35年,雙方官方似乎都保持著默契和低調。這並不是迴避那場戰爭,而是要把對歷史的所有思考都投射到現實場景中來。越共中央宣教部副部長阮世紀表示,“沒有人能夠改變,沒有人可以重寫歷史。迴首過去,最好的辦法是以史為鑒,創造更好的生活。”
  是的,創造未來的美好生活,也許是對那場戰爭最好的祭奠。
  (高望,海外網專欄作者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s57osrf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